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 文 彤
摘 要: 社区旅游在国外已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近几年在我国也开始了逐步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社区旅游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国内社区旅游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社区旅游 研究 发展 1 前言社区旅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无论是在空间位置、地域范围还是旅游资源、活动内容,社区与旅游区都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一致,其基本特征就是“旅游与社区的结合”。社区旅游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对于社区力量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发展思想,例如理性的规划使得美国西部的一个印第安人保护区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逐步实现自我所有、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我国社区旅游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大多数乡镇地区,阳朔、丽江、大理等地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社区旅游发展形式对众多社区的经济增长、居民生活、设施环境等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一个行业来说,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生态旅游、旅行社经营等方面的实际经验也验证了这一规律。相比实际发展态势而言,国内社区旅游发展基础研究则比较滞后,本文通过对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所发表的42篇国外论文和分别发表于旅游学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城市研究等学术期刊上的35篇国内论文总结分析,试图对国内外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寻求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社区旅游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启示。 2 社区旅游研究的发展及概念2.1社区旅游研究的发展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社区旅游是旅游大众化的一个重要产物,相关研究工作也是随大众旅游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分析本文所接触到的文献资料,国外社区旅游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就已经成为旅游学科的热点,Butler(1975)、Kent(1977)、Cohen(1979)、de Kadt(1979)、Boissevain (1979)以及Smith(1980)分别从旅游影响、居民态度、游客特征等不同方面对社区旅游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案例数量、成果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 。Peter E·Murphy于1985年出版的《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一书则较为全面地吸收了这一时期社区旅游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 进入1990年代,对于社区旅游的研究进一步增多,国际著名旅游学术刊物《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都开办了专辑对社区旅游进行讨论,使相关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峰阶段。同时,理论研究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使得社区旅游逐渐成长为一个多专业参与的新兴交叉学科,随之产生的旅游人类学(Tourism Anthropology)、旅游社会学(Tourism Sociology)都得到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广泛接受。 1990年代末期,我国的社区旅游研究在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起步,但同国外的现状相比而言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2.2社区旅游相关概念社区(Community)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其概念社会学家有多种定义。根据国内外大多数社会学家的解释和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可以认为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社区必须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必须有一定的地域条件;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 [3] 。社区既具有诸如地缘、友谊、亲情、认同共生互助等传统内涵;也包括磨合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处理公共事务的运作模式、确立适合本地域生活方式等现代含意 [4] 。社会学研究一般把社区分成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类 [5] 。 社区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了社区旅游,其主要内涵是: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6] 。 3 国外研究进展由于旅游业较早地在各国广泛开展,国外对于旅游业的相关研究数量众多。1980年代以来,以旅游目的地社区为对象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专题,其内容主要涉及到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旅游与居民、旅游与社区、社区旅游发展等多种互动关系上。 3.1关于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大量的社区旅游研究集中于旅游业对社区各方面的影响上。Frederick W·Lange(1980)揭示了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 [7] ;Dymphna Hermans(1981)以Cambrils的案例说明旅游业在商品消费、资金积累、地价上升等方面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8] ;Philippos J·Loukissas(1982)分析了旅游业对希腊38个岛屿经济发展的影响 [9] ;Maria kousis (1989)发现旅游发展在妇女地位、结婚年龄、性观念、家庭领导权等方面对希腊Grete岛的居民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10] ;Brian Archer等(1996)、Perver Korca(1996)、K·Ragnraman(1997)也分析了旅游业在税收、就业、价格、收支平衡等方面的经济影响 [11][12][13] 。通过大量的案例比较,旅游业确实对社区产生了正面、负面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社区的整体发展。 另外,部分国外学者则重点分析了决定旅游影响程度高低的因素,以探讨加强正面影响、减弱负面影响的对策。Arthur C·Lehmann(198O)通过哥伦比亚Santa Marta的实例研究认为旅游影响随居住地与旅游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因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越低阶层得到的绝对数量越少,但相对重要性却越大 [14] ;William R·Eadington(1986)分析了赌博业对美国马塞诸塞Pizan、Poleka社区所造成的影响,指出旅游影响的真正作用程度取决于社区最初的规模以及赌博业的进入程度 [15] ,这些结论都对社区旅游的实际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2关于旅游与居民作为社区的主要群体,居民与社区旅游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业对居民的影响范围、程度是体现两者关系的重要方面。J·E·Brougham等(l98l)指出旅游带来的收益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居民 [16] ;Jo Ann M·Farve(1984)通过对冈比亚旅游业的分析,认为旅游收益没有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居民,处于经济、政治优势地位的群体较轻易地获取了大部分利益,弱势群体则一无所获,加剧了强弱失衡的社会结构 [17][18] ;Juanita C·Liu等(1987)在对夏威夷、北威尔士、伊斯坦堡居民的调查中发现,无论居住位置远近还是旅游业发展程度如何,旅游环境影响是由所有居民共同承担的 [19] 。 居民对待当地旅游业的态度也是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这方面的研究是大多数国外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Arthur C·Lehmann(1980)认为居民的态度对于旅游区初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14] ;Juanita C·Liu等(1986)于l982年对夏威夷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关心程度依次是: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保护、经济收益、社会成本、文化收益 [20] ;Ady Milman等(1988)则电话访谈了佛罗里达中部地区的203个家庭,发现旅游业在就业、收入、生活质量等方面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并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 [21] ;Peter Mason等(2000)发现新西兰Pohangina Balley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社区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呈正相关 [22] ;Renata Tomljenovic(2000)通过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Gold Coast)居民的调查发现,尽管老年居民易受负面影响,但他们对旅游业的态度甚至比年青人更为友善 [23] ; Winston Husbands(1989)、Turgut Var等(1995)、M·Jeannie Harrey等(1995)分析了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出生地、性别等个人特征之间的联系 [24][25][26] ;Nicholas Haralambopowlos等(1996)、Sigfredo A·Hernandez等(1996)、Michmel D·Smith等(1998)则分析了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与当地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27][28][29] 。 3.3关于旅游与社区旅游与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上。Valene L·Smith(1980)在分析旅游与地区发展时提出了“核心区——直接支持区——间接支持区”模型,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核心区”会扩展至“直接支持区”,从而使大量居民卷入旅游业 [30] ;Douglas G·Pearce(1980)则指出“一般说来,本地人参与程度越高,社区所获得的旅游效益就越大” [31] ,Bryan J·H·Brown(l985)认为旅游促进了社区人口的增长,而社区在为旅游者提供设施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32] ;Hasan Zafter Dogan(1989)、Paul Brunt等(1999)指出由于社会文化、政治等特征不同,居民所受的旅游影响也不同,在对待旅游业的态度上会出现持不同观点的小群体,从而引发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化 [33][34] ;Rita-Jean Browne等(1989)揭示了美国西部印第安人保护区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逐步实现自我所有、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 [1] ;Lisa M·Campbell(1999)则分析了哥斯达黎加Ostional社区居民在缺乏政府规划、介入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只获得极为有限的旅游效益的原因 [35] 。 通过对旅游与社区关系的研究,学者们在“旅游业与社区存在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上达成了广泛的一致,同时指出了社区参与程度、科学合理的规划、政府的管理监督等因素对实现两者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性。 3.4关于社区旅游发展大多数国外学者详细分析了各自所研究的实际案例,针对不同案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许多措施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以促进社区旅游的发展,成为社区旅游实际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James William Jorden(1980)介绍了社区居民通过集体意愿决定方式来采取措施减少旅游对社区文化生活冲击的成功经验 [36] ;David Blanton(1981)、Wolfgang Haider等(1992)则强调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37][38] ;Timthy J·Macnaught(1982)认为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掌握更多的控制权可以有效地减少旅游负面影响 [39] ;Philippos J·Loukissas(1982)建议旅游发展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社区群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居民与游客间的相互影响 [9] ;Brian Keogh(l990)提出了以访谈调查为基础的公众参与模式 [40] ;Tazim B·Jamal等(1995)强调了合作策略对于社区旅游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免费搭车(Free-Loading)”现象以及管理者担心削弱自身权力而不愿合作的问题 [41] ;John Westlake(1982)、Samuel V·Lankford等(1994)、Turgt Var等(1995)均认为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鼓励社区参与长期规划是旅游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42][43][25] ;J·E·Broughaw等(1981)、Robert Madrigal(1995)则强调了实现公众参与过程中,重视社区结构特征(宗教、种族等)、不同群体意愿的重要性 [16][44] ;Regina Schlüter(1988)指出了政府参与管理不良行为以及制定长期规划的重要性 [45] ;Maurecn G·Reed(l997)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46] ;C·L·Jenkins等(1982)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度介入旅游业所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具体提出了政府着眼长期、宏观发展目标,民间运作具体事务的“政府——民间”合作模式 [47] 。 4 国内研究进展国内最早开始对社区进行研究的是人类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而旅游地理学科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把旅游地和旅游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地居民群体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关于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多学科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发展基础理论、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社区旅游发展三个方面。 4.1社区发展基础理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社区发展研究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兴趣,取得了许多基础性的理论成果。王文元(2000)认为社区化是推动国家职能社会化的过程,同时强调支撑社区的是传统文化 [4] ;陈涛(1997)、孙峰华(1998)分别对社区发展的历史背景、内涵、原则、模式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48][49] ;杨善民(1996)以济南冷水村为实例详细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政府权威的矛盾态度,同时指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50] ;杨勋(2000)则详细介绍了已有社区发展运动的成功经验 [51] 。 4.2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地理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所获得的成果也较为丰富。李有根等( 1997)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知觉 [52] ;孙若梅(1994)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发现由于管理模式对区内的影响较大,居民在选择保护区管理模式时非常慎重 [53] ;熊绍华等(1995)则以武陵源为实例分析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54] ;申葆嘉(1992)、杜炜(1994)分别总结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种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55][56] ;刘振礼(1992)、刘赵平(1998)以河北涞水县野三坡居民为调查对象,详细分析了旅游对当地的社会影响 [57][58] ;王宪礼等(1999)则分析了旅游业对长白山安图县居民的社会影响 [59] ;黄建军(2000)运用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昆明市针对旅游者的犯罪现象 [60] ;郑向敏(1996)、马晓京(2000)指出了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负面影响 [61][62] ;周进步(1992)讨论了旅游所造成的景区环境衰退现象 [63] ;刘晓冰等(l996)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发现旅游所引发的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广东丹霞山区域的水体质量 [64] ;李贞等(1998)发现广东丹霞山游览区的植被由于旅游开发受到保护,而非游览区植被则遭到砍伐破坏,认为旅游对环境保护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游客踩踏也使游览区植被受到不利影响 [65] ;王资荣等(1988)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了旅游对当地大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66] ;张和民(1990)在对5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省级或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中也涉及到旅游对保护区经济、环境影响的内容 [67] ;戴凡等(1996)对云南大理古城居民学习英语态度的一项调查表明,旅游业兴起对大理古城居民学习英语态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8] 。 4.3社区旅游发展研究社区旅游在国内的发展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社区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还不多。唐顺铁(1998)较为全面地阐明了旅游社区、社区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社区旅游开发原则 [6] ;周玉翠(1999)则以邵阳为实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的建设发展 [69] ;刘纬华(2000)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社区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 [70] ;吴晓萍(2000)指出了民族地区旅游收益在相关群体中分配不公的问题 [71] ;石正方等(2000)则总结了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开发的模式 [72] ;杨海中(2000)指出农村由于地缘因素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宗亲性使得社区发展需要“领袖式”的人才以增强凝聚力 [73] ;文军(1998)则强调了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主体性,认为居民的共同参与及在此基础上的居民自助、互助和自治是社区力量的总体开发,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和他人提供服务 [74] ;何桢强等(1997)强调了居民素质和旅游意识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75] ;李海瑞(1996)则认为应将居民作为建设和经营景区所需要的旅游资源来加以挖掘和开发,让其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76] ;于燕燕(2000)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77] ;郭华(1999)认为在加强政府机构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社区文化培育、自治组织建设工作 [78] 。 5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文所涉及到的国外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对于社区旅游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成果,成功地总结了旅游与社区尤其是居民群体的内在关系,若干研究结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一致。例如,社区力量参与旅游长期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社区性质以及居民个人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旅游发展会对社区内部结构形成冲击、政府在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具体职能角色等等,都得到了许多学者不同角度的证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实地考察分析了大量的案例,其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和实证性。除了众多具体研究成果之外,国外学者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运用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来解释社区旅游各种现象,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方法论基础;同时,其在实地考察中的样本选择、调查访谈、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也有助于实证研究的更广泛开展。 对比国外的研究状况,可以明显地发现目前国内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各细分研究问题强弱不一,大量研究成果集中于某一领域。具体来说,对于旅游影响方面的研究非常多,而真正涉及到社区旅游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在本文所涉及到的文献中,两方面的文献分别为17篇和7篇;另一方面,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相关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和国外研究相比,无论是实地案例调查的方法还是研究者的学科背景都比较单一,这样使得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例如,国外学者经常采用的相关分析处理方法在本文所涉及的国内文献中还未出现。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社区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学科基础研究的新兴热点,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影响、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国内相关的研究虽然受到起步较晚的限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大部分地区旅游开发热潮的出现尤其是西部旅游大开发的推动,国内社区旅游研究也将进入一个高峰。从有效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相关研究工作从以下方面着手,可以对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国外大量学者的前期工作已经为社区旅游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借助现有的理论体系,有效的吸收优秀成果,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基础研究的周期,迅速得出新兴理论。 ●多学科参与。社区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问题,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出现更多的理论观点,国外大量研究成果就是建立在不同学科背景学者共同参与基础上的。另外,不同学科的参与将有利于改变国内研究方法单一的状况。 ●规划实践的辅助应用。虽然国外学者对于社区旅游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由于缺乏规划实践工作的辅助,在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以及其具体实现途径的实证研究上还有所欠缺。而国内旅游研究一直是“规划实践引导理论研究”,利用大量的规划实践经验来指导社区旅游基础研究,可以极大地增加理论成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时,旅游规划广泛应用基础理论,也将有效地提高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1] Rita-Jean Browne,Mary Lee Nolan.Western Indian Reserv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V01.16,No.3:360-376 [2] Peter E.Murphy. 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NewYork:Methuen Inc,1985 [3] 张乐宁,刘祖云,唐忠新.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4] 王文元.妨碍中国社区发展的若干因素——兼论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城市问题,2000,No.3:42-43 [5] 孙景坛.简明社会学原理.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7 [6]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地理研究,1998,Vol.17, No.2:145-149 [7] Frederick W.Lange.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Cultural Patrimony: A Costa Rican Examp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0, Vol.7, No.1:56-68 [8] Dymphna Hermans.The Encounter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A Catalan Cas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1, Vol.8, No.3:462-479 [9] Philippos J.Loukissas.Tourism's Regional Development Impact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reek Island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V0l.9,No.4:523-541 [10] Maria Kousis.Tourism and the Family in a Rural Cretan Communit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V01.16,No.3:318-332 [11] Brain Archer,John Fletoher.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 Seychell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V0l.23,No.1:32-47 [12] Perver Korca.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V01.23,No.3:695-697 [13] K.Raguraman. Estimating the Net Economic Impact Of Air Servic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V01.24,No.3:685-674 [14] Arthur C.Lehmann. 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Tesidents:A Case Study in Santa Marta, Colomb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0, Vol.7,No.1:83-101 [15] William R.Eadington. Impact of Casino Gambling on the Community Comment on Pizam and Polek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6, Vol.13,No.2:279-282 [16] J.E.Brougham,R.W.Butler.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V01.8,No.4:569-590 [17] Jo Ann M.Farver. Tourism and Employment in the Gambi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Vol.11,No.2:241-265 [18] Jo Ann M.Farver.Who Benefits from the Status Quo in the Gambia:A Reply to Linda Richter.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V01.11,No.2:291-292 [19] Juanita C. Liu, Pauline J. Sheldon, Turgut Var.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V01.14,No.1:17-37 [20] Juanita C.Liu,Turgut Var.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s Impacts in Hawaii.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6,V01.13,No.2:193-214 [21] Ady Milman,Abraham Pizam.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V01.15,No.2:191-204 [22] Peter Mason, Joanne Cheyne Resedents'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Vol.27, No.2:391-411 [23] Renata Tomljenovic, Bill Faulkner. Tourism and Older Residents in a Sunbelt Resor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Vol.27, No.1:93-114 [24] Winston Husbands. Social Status and Perception of Tourism in Zambi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9, Vol.16, No.2:237-253 [25] Pilar Bastias-Perez,Turgut Var. Perceived Impacts of Tourism by Residen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Vol.22, No.1:208-210 [26] M.Jeannie Harvey,John Hunt,Charles C.Havris.Jr.Gender and Community Tourism Dependence Lev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Vol.22, No.2:349-366 [27] Nicholas Haralambopowlos. Abraham Pizam. Perceived Impacts of Tourism: The Case of Samo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Vol.23, No.3:503-526 [28] Sigfredo A.Hernandez,Jady Cohen,Hector L.Garcia.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an Instant Resort Enclav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Vol.23, No.4:755-779 [29] Michael D.Smith,Richard S.Krannich.Tourism Dependence and Resident Attitud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V01.25,No.4:783-802 [30] Valene L.Smith.Anthropology and Tourism:A Science-Industry Ebalu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0, Vol.7, No.1:13-33 [31] Douglas G.Pearce.Tourism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A Genetic Approach.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0,V01.7,No.1:69-82 [32] Bryan J.H.Brown.Personal Perception and Community Speculation:A British Resort in the 19th Centur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5,V01.12,NO.3:355-369 [33] Hasan Zafer Dogan.Forms of Adjustment:Socio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9,V01.16,No.2:216-236 [34] Paul Brunt.Paul Courtney.Host Percetions of Sociocultural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 V01.26,No.3:493-515 [35] Lisa M.Campbell.Ecotourism in Rnral Developing Communit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V01.26,No.3:534-553 [36] Janes William Jordan.The Summer People and the Natives:Some effects of Tourism in a Vermont Vacation Villag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0,V01.7,NO.1:34-55 [37] David Blanton.Tourism Trai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1, Vol.8, No.1:116-133 [38] Wolfgang Haider,Margaret Johnston.Touris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V01.19,NO.3:580-583 [39] Timothy J.Macnaught.Mass Tourism and the Dilemmas of Modernization in Pacific Island Communit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V01.9,NO.3:359-381 [40] Brian Keogh.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V01.17,No.3:449-465 [41] Tazim B.Jamal,Donald Getz. 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V01.22,NO.1:186-204 [42] John Westlake.Tourism and Communities Process Problems and Solution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V01.9,No.2:281-283 [43] Samuel V.Lankford,Dennis R.Howar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V01.21,NO.1:121-139 [44] Robert Madrigal 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the Ro1e of Government. Anr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V01.22,No.1:86-102 [45] Regina Schluter,Turgut Var.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n Argentin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V01.15,No.3:442-445 [46] Maureen G.Reed.Power Relations and Community-based Tourism Planni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V01.24,No.3:566-591 [47] C.L.Jenkins,B.M.Henry.G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V01.9,No.4:499-521 [48] 陈涛.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1997,V01.7,No.1:18-23 [49] 孙峰华.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与社区地理学在社区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地理科学进展,1998,V01.17,NO.3:51-56 [50] 杨善民.中国农村社区发展探讨——对济南郊区冷水村的研究.文史哲,1996,NO.4:46-52 [51] 杨勋.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及对中国大陆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NO.6:73-75 [52] 李有根,赵两萍,邹慧萍.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知觉.心理学动态,1997,V01.5,NO.2:21-27 [53] 孙若梅.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农户调查结果分析.林业经济问题,1994,NO.2:43-48 [54] 熊邵华,全华.论自然风景开发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武陵源风景开发为例.旅游学刊,1995,NO.4:57 [55] 申葆嘉.论旅游接待地的社会压力问题.旅游学刊,1992,NO.3:48-57 [56] 杜炜.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旅游学刊,1994,NO.3:49-52 [57]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旅游学刊,1992,NO.3:52-55 [58]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旅游学刊,1998,NO.1:50-54 [59] 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车润贞.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旅游学刊,1992,NO.2:65-70 [60] 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旅游学刊,2000,NO.3:60-64 [61] 郑向敏.旅游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旅游学刊,1996,NO.3:44-47 [62] 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学刊,2000,NO.5:50-54 [63] 周进步.国内旅游与旅游环境衰退.旅游学刊,1992,NO.4:38-40 [64] 刘晓冰,保继刚.丹霞山旅游水体与垃圾污染研究.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5] 李贞,保继刚,覃朝锋.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地理学报,1998,NO.6:554-561 [66] 王资荣,郝小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质量变化及对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8, NO.4:23-30 [67] 张和民.中国自然保护区概况.大自然探索,1990,NO.4 [68] 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人文地理,1996,NO.2:37-42 [69] 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V01.13,NO.3:74-76 [70]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旅游学刊,2000,NO.1:47-52 [71] 吴晓萍.浅析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制性因素.旅游学刊,2000,NO.5:42-47 [72] 石正方,刘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0,NO.6:19-23 [73] 杨海中.农村社区发展需要“领袖式”的人才.东岳论丛,2000,V01.21,NO.2:72-74 [74] 文军.社区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岭南学刊,1998,NO.2:38-41 [75] 何桢强,何力成.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应导入社会公德内容.旅游学刊,1997,NO.2:33-36 [76] 李海瑞.旅游度假区的农民问题.旅游学刊,1996,NO.5:5-6 [77] 丁燕燕.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城市研究,2000,NO.1:55-56 [78] 郭华.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途径.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NO.3:53-55 Summary of Community Tourism Research Bao Ji-gang 1 Wen Tong 2 1. Center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2.Guangdong tourism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510620 Abstract:Community Tourism is a accepted abroad conception in west,it also gradually developed recently in 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works of researchers in tourism research fields,attempting to find out the direction of tourism theories. Key words:community tourism research development 文彤( 1975 —),男,成都人,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