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
《旅游科学》2007年第21卷第6期总第103期P6-P11
另收录于《旅游管理》2008年第5期
相阵迎1 徐红罡2
(1 广东省旅游规划研究中心,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tourism clusters debates
Xiang Zhenying1 Xu Honggang2
(1 The Tourism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dong,
2. The Center of Tourism Research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摘要:目前国内外关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和方法基本沿用制造业集群的方法,并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出现了“旅游产业是否适合用产业集群来研究”的争议,文章在综合评述了正反双方的观点后,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指导区域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的理论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旅游业的研究,但是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深入探讨旅游业的自身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性质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的集群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旅游业自身的特征也使得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比较困难。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 争议
自1990年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后,作为指导区域发展的新理论,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理论方法。产业集群理论产生于制造业范畴,其研究和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区域制造业,但是波特认为,对于产业集群而言,传统的高技术和低技术之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分的都意义不大(王缉慈 2001),波特论述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产业集群时也首次提到了“旅游集群”的概念。国外近年来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国际上的集群理论一直在进行跟踪研究,国内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与国外是同步的,只是深度还不够。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队伍日渐壮大,研究角度逐渐广泛、成果丰硕。国内研究者在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旅游业时是比较谨慎的,在地方产业集群网(http://www.clusterstudy.com/index.php)的论坛上出现了“旅游产业是否适合用产业集群来研究”的争议,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本文在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加入到上述争议中,通过对正反双方的论据进行深入分析,作出争议的评述,并探讨了目前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出现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理论简介
产业集群理论与西方早期的集聚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等背景的发展,人们对于集群概念的认识也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明确提出产业集群概念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迈克尔·波特,他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于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钻石”模型,强调产业集群对于一定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Porter 1990)。
1、产业集群的概念解析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上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的现象,集群主要包括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区域经济行为实体,它们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这些实体包括专业化要素的供应商比如原料、工具、服务等和特定的基础设施供应商,集群也延伸到价值链的下游即产品的分销渠道以及顾客对于产品制造商的技术、工艺和投入的反馈。最后,集群还包括政府和相关的机构,比如大学,智囊团,职业训练基地和商业协会等,它们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专门的培训、教育、知识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Porter,1998)。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波特站在制造业的角度提出来的,极力强调集群现象对于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与这种现象相匹配的的称谓还有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等等。
产业集群概念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的,根据目前的研究,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很多企业与机构在地理上集聚;区域内的行为主体存在着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并在地方网络(企业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为学习和创新而结成的网络等)中发生着建立在物质投入产出基础上的垂直和水平联系,以及进一步的知识和信息联系;产业集群的企业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国际上有关产业集群理论的文献十分丰富,包括学术论文和政府文献,涵盖新产业区理论、波特的集群理论、地方创新系统理论、学习型区域理论以及案例研究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主要以波特为代表,集中在产业集群的边界、特征、对于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即绩效研究)、产业集群中的创新过程中的产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以及集群的构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波特2003)。波特指出只要用先进的方法从事这些行业,所有的集群都是好的,不应挑选集群,而应该扶植所有的集群(廖理等2000)。
随着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瑞典学者Malmberg(2003)构建了产业集群不同的理解方式,他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相互联系的类型:第一类集群是功能型集群,即相关的企业和机构通过生产系统和网络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类集群是一个空间现象,即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和机构集中在特定的区域;第三类集群是一种发展战略,即通过政策和规划来引导集群的发展,而作为战略的集群通常能都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比如硅谷和好莱坞等集群。Nordin(2003)进一步增加了一种类型——主题型集群,它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战略的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功能型集群的概念,而并非简单的是一种空间现象,Nordin还据此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2003年9月,最新的关于集群研究的国际会议在意大利摩德那大学和荷兰的联合国大学召开,综合上述两个会议的议题,可以看出,未来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集群的绩效和竞争潜力,这对于整个经济区域来说是关键性的(王缉慈,200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国际上的集群理论一直在进行跟踪研究。2006年4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以“产业集群”为关键词的文献共发表了3937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95年,由常德市“放开湖南西北口”课题组首先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从2001年开始,产业集群在我国的研究逐渐兴起,这从历年论文数量的变化中可见一斑(图1),涉及到的学科有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其中仇保兴的《小企业集群研究》、王缉慈撰写的《创新的空间》一书和主持创办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http://www.clusterstudy.com/index.php)、《中国产业集群》丛书的出版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
图 1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1995~2005年)论文数量变化图
随着对产业集群的传播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学术界流传到政界和商界,产业集群逐渐变成了一把“大伞”,涵盖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集群现象,也逐渐遮住了提出产业集群的初衷,初始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概念逐渐泛化。王缉慈(2005)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鉴于泛化的集群概念,又可以把集群分为两类:基于创新的集群和基于低成本的集群,即高端集群与低端集群,同时还建议产业集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向制造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发展、向欠发达地区拓展。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目前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概念和研究方法上基本沿用了制造业集群的方法,并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
1、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在研究南非的旅游产业集群时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它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区域获取了整体的竞争优势。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2004)首次从区域集群的角度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有代表性的定义:聚集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地联系,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旅游集群不是从地理角度来定义的,它更多地关注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并进一步指出,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价值链上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package product of tourism)。
2、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在概念和研究方法上也基本沿用了制造业集群的方法,即集群示意图和“钻石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最早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年南非政府将产业集群政策应用于Fish River、Khayelitsha、Magaliesberg、Valley of the Olifants四个区域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成功的用集群方法分析了南非旅游业的集群现象,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构建了南非旅游集群的示意图,分析了吸引物、游客、供给层、辅助层各要素的特点,并用“钻石模型”对其集群现状进行了评价。
2000年以后国外开始关注旅游集群的研究和应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2003年瑞典学者Malmberg(2003)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相互联系的类型,即:功能型集群、空间现象和发展战略(上文已有说明)。Nordin(2003)进一步增加了一种类型——主题型集群,并以此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通过瑞典耶尔彭和菲奈斯达伦为案例比较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和一些特征。 Weiermair和Steinhauser(2003)研究了奥地利的“山地康体运动”旅游产业集群政策,指出该旅游集群的出现基本是由游客的需求多样化。Novelli,Schmitz和Spencer(2006)在研究英国“健康生活”旅游集群措施时,同样肯定了游客的需求个性对于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评价了旅游集群对于创新的作用。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国际基本是同步的。秦立公(2000)在探讨桂林旅游业发展时提出了“旅游企业集群”的概念,随后经济学界、旅游学界等学者纷纷介入该理论的研究,近几年来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兴旺。王兆峰教授以“旅游产业集群实现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为题申报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获得立项,这是“旅游产业集群”研究首次获得国家级基金资助。根据2006年4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以“旅游产业集群”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德文献共有31篇。其中多数为直接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案例分析,达20篇之多,这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贡献很小,切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探讨的有8篇。其中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2004)给出旅游企业集群(即产业集群)的定义(上文已有论述)和构成要素,构建了简单的旅游产业集群示意图(图2)。其他涉及到的研究角度有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影响因素、系统构架、绩效研究(即创新、竞争力提升研究)、发展模式等。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视角遵循制造业的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自身特点的研究上还有欠缺,此外,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旅游合作,没有摆脱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
图2 旅游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构成图解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和方法基本沿用了制造业的方法,并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国外关于旅游集群的研究中理论探讨较少,多为案例分析研究,且案例的选取一般立足于一个州甚至一个国家,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旅游业”,但是国外的研究已经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跳出了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这是值得国内的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借鉴的。
三、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探讨
1、“旅游产业到底适不适合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的争议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目前集群产生和应用的领域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国内学者将集群理论应用于旅游业时是比较慎重的,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王缉慈教授主持创办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http://www.clusterstudy.com/index.php)
为国内的产业集群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其中2005年5月19日由西部洞洛女(即吉首大学鲁明勇)的一个帖子“旅游产业是不适合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的”为契机,国内的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各个专业的研究者对此论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该帖子的点击率达到了12828次,回帖数参与讨论达180人,而且讨论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参与者包括了王缉慈、刘志高、尹贻梅等上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的研究学者。这长达一年多的网上的激烈争论代表了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最新的研究成果,经作者的研究整理可以看出,争议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
以王缉慈为代表的一方不主张随便将集群理论应用各种产业的研究。她提到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不是一个概念,从单个行业以及单个企业的角度思考延伸产业链和构建产业集群更不是一回事;以吸引物为核心、综合利用资源的为产业集聚,而不是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概念是跨产业的概念,站在某一个产业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是不对的,发展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方法,要求将相关产业互动起来;产业集群是两个以上相关产业的多个企业围绕一种产业(专业化部门)的集聚,而不是对于一个产业的研究,所以在旅游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的提法是不成立的。
以尹贻梅、刘志高为代表的一方主张产业集群可以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业集群的判断标准。尹贻梅指出产业集群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条件:空间集聚和产业联系(贸易性的和非贸易性的),显而易见的是,旅游企业具有集聚的特征,旅游业的产业联系密切。至于旅游业的创新具有特殊性,其不仅关注产品的创新,更多的重视制度和组织上的创新,所以旅游业存在集群的现象。
2、争论评述
综合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上述双方的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各自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王缉慈教授清晰的指出了当前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的问题,即大多站在单一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其实集群是两个以上相关产业的多个企业围绕一种产业(专业化部门)的集聚,集群便以核心产业来命名,它是以区域经济整体效益为研究重点的,与以单一产业为研究重点的产业链有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旅游产业当中,我们应该辨别清楚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内部的合作之间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旅游合作不一定仅仅是区域内与旅游相关的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应该也有跨区域的旅行社之间以及更多相关机构的合作,而集群表现在特定的区域,具有地理接近性;其次,旅游合作和旅游集群的最终目的都是增强旅游地、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而且集群中的企业、产业之间也存在着合作的关系,然而旅游合作更多的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运作方式,旅游集群是旅游活动的空间现象。
其实旅游合作和旅游集群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而这并不能否认旅游业存在集群现象,却要求我们要认真辨别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合作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
主张产业集群可以应用于旅游产业研究的一方主要是指出了产业集群的判断标准,并且盲目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也会出现制造业中产业集群的优势,而没有分析旅游产业自身的特征,而这对于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是很重要的。
3、旅游产业特点分析
一般的产业集群是通过产品的价值链来联系起来的,旅游是通过为游客服务的价值链联系起来的,服务就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来看,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的集群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中,旅游业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旅游产品是无形的,其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与一般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不同的。前者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在空间上是一致的,但是后者的生产消费过程是空间分离的。后者可以把消费者当成最终目标先放在一边,而只考虑生产的联系过程;但前者必须考虑旅游产品生产消费的统一,并且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该特性也使得旅游产品并不能像有形的制造业产品那样广泛。这些都是旅游产业研究比一般产业研究更具特色的地方,如果要研究旅游集群,应该对这一特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2、旅游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高,但是实际的联系不强,更倾向于互相竞争。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如酒店、餐馆、景点、购物品店等,相互之间并不是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或垂直关系)相互联系。虽然这些单个的旅游产品组合成整体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完整的旅游经历,它们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而事实上位于同一目的地的企业间却很少结成紧密的网络或进行合作与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更倾向于互相竞争。
3、旅游业是依赖资源型产业。虽然随着旅游模式的变化(比如从传统的观光向休闲、教育、体验等方向转变),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于资源禀赋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就使得旅游产业集群并不能像制造业集群那样遍地开花。
4、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相对于制造业的稳定性而言,施筠君、李光坚(2002)认为旅游业具有敏感性,敏感性即是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首先,旅游业自身就是一个季节性波动很强的产业;其次,安全性突发事件对于旅游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对于珠海而言,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给其带来了大量的政务客源,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其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后,一个区域倚重旅游业的发展风险比较大,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完全依赖旅游业,那么其将承担旅游业比重大带来的结构性风险和旅游业自身的风险。由此可见,季节、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及交通状况、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都会使旅游业呈现出不稳定性。
由上可知,虽然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产业性质的不同、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其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与一般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不同将使得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般的,区域中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以下要素:首先是区域内要有一定的产业经济基础;其次要有制度和创新环境的支持;还应该有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和机构的稠密性保障,而制度创新不够、机构缺乏和创新交流的环境缺乏恰恰是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于旅游产业集群而言,旅游业自身存在的实际联系不强、大多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及产业呈现的敏感性使得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比较困难,这是在旅游集群的研究中所要重点注意的。
四、结语
产业集群是新时期出现的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也是指导区域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的重要理论方法。其在制造业的应用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化部门,既包括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也包括技术密集型的新产业,当然在旅游产业发达的区域也可以构建产业集群来提高区域的竞争优势。不过产业性质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的集群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旅游业自身的特征使得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比较困难。
当前国内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产业,并没有站在整个区域发展的视角上,很大程度上将集群等同于延长产业链,这背离了产业集群的本质思想。同样产业集群理论也可以应用于旅游业的研究,但是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的旅游产业链的束缚,深入探讨旅游业的自身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途径。此外,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旅游业应在目的地这一层面进行研究,若扩大到省级甚至国家层面的话,会比较复杂,容易与“旅游业”相混淆。
总之,作者认为目前应该通过运用集群的理论和思路展开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地了解旅游集群的结构和行为的特点,在案例积累的基础上,再深入讨论旅游集群的内涵和特质。
参考文献:
[1]? Malmberg,A.(2003).Beyond the Cluster Connection-Local Milieus and Global Connections. Course in Economic Geography.
[2] Nordin, S.(2003).Tourism Clustering & Innovation-Paths to Economic Growth & Development.
ETOUR Utredningsserien Analys och Statistik U 2003:14.
[3] Novelli, M. Schmitz, B. Spencer, T.(2005).Networks,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in Tourism: A UK Experience. Tourism Management, Vol 27 (6): pp1141-1152
[4] Porter, M.E.(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cMillan, London.
[5] Porter, M. E.(1998).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 (6),77-90.
[6]? 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the South African Tourism Cluster. The Cluster Consortium Strategy in Action Report.
[7]? 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Tourism Clustering Activities & Lessons Local Cluster Initiative.The Cluster Consortium Strategy in Action Report.
[8]? Weiermair,K & Steinhauser,C.(2003).New Tourism Cluster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and Health; the Case of Alpine Wellness.12th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Leisure Symposium, Barcelona.
[9] 廖理,汪韧,陈璐著.探求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1] 秦立公.旅游成为桂林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考与战术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34-36.
[12] 施筠君、李光坚主编.旅游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 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经济经纬,2004,(2):53-57.
[15] 王缉慈.解读产业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第1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6]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22-25.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tourism clusters debates
Abstract: Significant studies on manufacturing clusters have been carried out. Yet, the studies of? tourism clusters have just started up. Since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applied in tourism cluster studies are borrowed from those on manufacturing and insights of tourism clusters have not been really obtained. Debates on the properness of applying tourism cluster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in the tourism are thus raised. Based on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ourism clusters, the study argues that cluster theory is a powerful tool to increas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Cluster theory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not to one tourism sector. The tourism clusters have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nstraints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tourism clusters. Potential knowledge contributions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accumulations of empirical studies.?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tourism cluster; debates
作者简介:相阵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广东 广州 510630);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广东 广州 510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