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万亩大湖如何“长寿”?
南方日报 2009-2-11
三江时评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月亮最大最圆的牛年元宵节,中国唯一富裕型长寿之乡——三水迎来了近30年来激动人心的事件:云东海湖北湖蓄水,将恢复秦汉时期万亩大湖的规模。这是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广东省加快珠三角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珠三角九市的生态屏障。
新年大喜事固然值得庆贺,然而,让长寿之乡的万亩大湖如何“长寿”却也值得思索。
诸如广西北海银滩,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著称于世,却在1990年到2002年旅游大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败笔——在海滩主要景区建起的33幢宾馆等建筑物及混凝土防浪堤成了银滩的“环境杀手”,使得银滩变“黑滩”。虽然后来当地进行大规模“退园还滩、退滩还海”公益环保工程,但却耗费了数十亿元。
再说云南五百里滇池,其污染也成为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目前为止,滇池污染治理经费已突破40亿元,却仍未完全根治。相关规划显示,2008年-2020年间,滇池治理投入将突破800亿元。是什么成为污染滇池的头号“元凶”?专家们一致认定,是生活污水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可想而知,拥有上百万人口的昆明,每天排入滇池的污染物会是多么的惊人?! 前车之鉴。也许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惨痛代价,“不能让云东海湖成为第二个滇池”、“不能重蹈银滩覆辙”的警示性话语,从三水区领导和专家们口中频频出现。
云东海湖如何避免偿付“生态账单”?
水质是生命线!作为滨水型的休闲度假场所,湖泊的水流动性最差,最容易产生水质问题。因此,专家认为,禁污“功课”要大做特做,包括要建立节污管道;增加水的流动性;科学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净化,注意不产生富营养化等。
湖泊岸线景观控制也不容忽视。如杭州西湖为何越来越像一个盆景,是其滨湖高楼不断突破限制所致。千岛湖湖面景观为何在打折扣?乃因淳安县城地段度假酒店大量占用岸线建设所为。云东海湖千万不能步其后尘。
在规划中,云东海湖最大的挑战来自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如何处理这种看似不可协调的矛盾?或可借鉴东莞松山湖的成功经验。松山湖集科技与山水于一色,融科研、教育、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文化新城,亦成为东莞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引擎,其模式值得好好研究。
蓄水当日,诺贝尔生命研究中心落户,欲携全球专家造“生命研究智库”,云东海湖发展生态经济由此打响了头炮。然而,云东海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湖泊旅游遍地开花的激烈竞争形势下,云东海湖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叫响“生态湖、休闲湖、运动湖”口号,奠定自己的大旅游品牌?还需要做很多功课。(喻淑琴)
四问云东海
|
云东海 |
|
三水区区委书记 宋德平 |
|
三水区区长 卢立湃 |
|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丁力 |
|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南江 |
一问:过万亩湖面的水从何而来?如何保证活水循环?
二问:如何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三问:不开发区如何实现发展?
四问:广佛市民如何共享生态发展的成果?
十里长堤金桂香,万亩碧湖鲥鱼欢。9日,云东海北湖正式开始蓄水,规划面积达万亩的“秦汉大湖”开始展露雏形。据悉,云东海湖建设工程将恢复秦汉时期的万亩水面,并将致力于大湖原生态保护,成为城市绿肺,使全市600万市民共享生态发展的成果。
云东海湖(北湖)从去年3月起开始建设,水面规划面积7000亩,目前已还原6200亩;今年,面积3000亩的南湖也将动工建设。建成后,云东海湖水面面积将超过万亩,与秦汉时期水面规模相当。
据悉,云东海历时十年的规划和生态保护,开展工程浩大的退田还湖工程,是佛山市、三水区着眼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举而做出的决定,是佛山市环境再造的重点项目。
云东海湖紧邻城区,但建设之初,佛山市、三水区党委政府就明确:留住生态、发挥生态、发展生态,让市民享受生态,是云东海湖建设的目标。云东海湖区大部分为“不开发区”,着力保护大湖原生态,仅余湖边小部分区域发展生态时尚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包括会展、酒店、旅游等。南北湖湖心岛计划建设七星级水上酒店,邀请阿联酋迪拜七星级酒店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
全面恢复后的云东海湖将发挥调蓄、改善区域气候和湿地处理的“液体氧吧”作用,成为佛山市的生态名片。通过环境再造和产业升级,云东海湖还将着力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问:过万亩湖面的水从何而来?如何保证活水循环?
三水区水利局副局长陈文彪告诉记者,年内将建设永久性引水工程,担负保持云东海湖活水任务。工程将在黄塘水闸下游建一个泵站,将北江水抽到一个高15.5米的上水池。泵站将设3个280KW的水泵,每秒可抽入3立方米水量。上水池的江水沿地势流下,经过数个水库、山塘的一样,分成东、中、西三条排水沟分别流入北湖,再流至南湖。南湖与大塱涡涌相接,湖与涌间设溢流堰,水满则溢出坝顶流入大塱涡涌,在通过大塱涡流入西南涌,回归珠江。
陈文彪表示,根据云东海湖水量,泵站只需在枯水期抽水,汛期雨水已能保证大湖换水。总体来说,大概一个月大湖将换一次水。
二问:如何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云东海街道规建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规划,云东海将分为三类级别的生态保护区域:重要保护区、协调保护区、改良保护区。其中,重要保护区不设置对地形和植被有较大影响的建设开发项目,逐步改良现有林相,增加复层常绿阔叶混交林,投放有益物种;协调保护区严格限制开发强度,选择低密度、体量小、易于结合地形自由布局的无污染类项目,确保相关的水系畅通、林地相连。改良保护区范围为北湖区与南湖区,把农用水田建设为优美的湖区。
记者了解到,云东海街道内围绕湖区有三水大道、云东海大道、碧云路等路网。为了减少对湖区生态的影响,云东海街道特意在道路两旁预留20~30米的两侧绿化带,将加种防护林阻隔道路的噪声、粉尘、废气。北湖沿湖有数公里的长堤,南北两湖共规划13个公共停车场,长堤等沿湖道路将仅供步行或环保电瓶车通行,将人们活动对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
该负责人表示,大湖水面和沿湖湿地本来就有招鸟的功能,今后,街道还打算增加招鸟设备,吸引更多候鸟作客。另外,街道还将在湖中适当增殖放流等,提高水中生物多样性。
三问:不开发区如何实现发展?
三水区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规划,除了景观建设的“国际视野”,云东海还将致力引入时尚、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三水区提出,以湖为魂建设生态时尚之城,在大部分区域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仅余湖边小部分区域发展生态时尚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包括会展、酒店、旅游等。南北湖湖心岛计划建设七星级水上酒店,邀请阿联酋迪拜七星级酒店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环境再造和产业升级,云东海湖将着力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便利,融入产业链条成熟的珠三角,加以“借脑”,云东海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的“硅谷”。诺贝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落户就是一个例证。
四问:广佛市民如何共享生态发展的成果?
据云东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佛市民沿广三高速不到一小时即可抵达三水,转广肇高速后不到两公里即到云东海出口,沿云东海大道前行5公里左右,即可抵达云东海湖。同时,三水二桥引道横贯云东海湖,南海北部、广州市花都区和三水中北部市民也可通过佛山一环、珠二环及二桥引道,便利地到达云东海湖,车程同样不到一个小时。
据悉,目前,云东海湖附近还有西乐公路在建设,建成后,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将与湖区直线相连,实现“工作在园区、休闲在湖区”的目标。三水城区的三达路今年将进行北延线建设,建成后,市民沿三达路即达湖区。通过三达路及其南北延线、城市中轴线,湖区将于三水西南组团中心区、新行政区相连,整座城市将呈现前临北江、背靠大湖的格局。
此外,云东海规建办负责人表示,云东海湖区内还将设立13个社会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后步行观赏大湖。湖区还规划在三水大道的西侧,云东海大道西乐路的南侧规划一公交换乘枢纽站,便利公交出行市民。
点评
三水区区委书记 宋德平
大自然赋予三水三江汇流胜景,生态也因此成为三水最具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三水区在多年发展中牢牢把握发展与生态共赢,十年的生态保护,反映了市、区历届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的执著与努力。
云东海湖美不美,关键在于水质,要确保避免成为第二个滇池。蓄水只是生态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南湖建设、环境保护等众多工作仍需要三水去努力。接下来,三水区还会有更多的举措,令云东海这颗绿宝石熠熠生辉,力争把三水区建成珠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
三水区区长 卢立湃
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宽广的发展空间是三水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云东海湖的恢复将成为三水打造生态休闲之城的突破口。今后,云东海要利用好自然生态优势,与周边地区实行错位发展,使之成为商务休闲、会展业的高地。
云东海湖的恢复不会直接产生GDP,但是它适应三水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生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需要。云东海湖建成后,将成为三水经济发展地标式的项目,成为佛山、广东甚至全国响当当的生态名片,将直接提高三水的城市品位,而最重要的是将提高三水人民的幸福指数。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丁力
云东海湖的恢复建设,于国于民于己于后代都有利,这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1万亩水面落成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转变和发展,对进一步改变三水的对外形象,对投资商到这里来投资,都将带来好处。
但不开发并不等于不发展,当地老百姓还是要发展。蓄水后,要把开发与发展的矛盾、眼前投入与长远收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所谓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怎么样把树种大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南江
云东海蓄水工程,体现了人类对于历史和生态的尊重,体现了三水、佛山等地实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它将有力地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造福“中国长寿之乡”三水的人民群众。
“不开发区”应当理解为“生态发展区”,或者“生态经济区”。在培育生态、保护生态、优化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
云东海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项目。它是一个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项目。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个板块。我觉得,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做到起点要高、特色要强、龙头要明、定位要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为魂、强化操作、系统配套、产业联动、区域联动。
本版统筹 本报记者 杨世华
撰文 本报记者 盛正挺 喻淑琴 通讯员 黄猛高 莫嘉智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喻淑琴(署名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