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专家建议中英街改卖世界名牌 广州日报 2008-03-19
昨日是中英街敲钟警示日 深圳盐田区举办《中英街与改革开放30年》图片展 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聚首为其发展支招—— 本报深圳讯 (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何敬华、陈煜斌)昨日是中英街敲钟警示日,深圳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举办《中英街与改革开放30年》图片展。 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昨日也会聚盐田,为中英街的未来发展支招,中英街或从注重商业的购物街彻底变身为文化旅游观光园。 中英街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 中英街所在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在20世纪70年代末,沙头角居民人均年收入仅100元人民币,而对面的香港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7万港元。 昨日,中英街博物馆馆长孙霄告诉记者,1979年沙头角镇开始把农副产品直接运到香港新界销售;并允许群众利用农闲和空余时间,过境打工和收拾废旧物资。当时,深港贸易得以恢复,先后开放了6个边境贸易口。 中英街的繁盛是沙头角镇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改革开放初期,游客以购买洗涤用品和生活用品为主,很多游客购买成箱的方便面带回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街这条仅250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开始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依然拥挤不堪,每天人流少则五万,多时七八万。 商业模式吸引力逐渐丧失 近年来,中英街的商业优势在丧失,商品种类的吸引力降低;同时香港与内地紧密关系,免税“香港商品城”进入内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英街开始衰落。 而据了解,近年来到中英街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下降,平峰日游客量不足1万人,年游客量降至100多万。 专家建议: 历史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主导 在昨日的专家研讨会上,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陈南江主任认为,在售卖的货品类型方面,中英街可改换成以世界名牌为主,在税率和价格上还是存在优势的。“中英街应该成为以历史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区。” 今年年初下发的《盐田区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指出,对中英街进行改造的具体设想包括扩建回归广场,以配合周边建筑展现中英街的风云变幻;建设博物馆街,充分挖掘中英街的人文民俗因素。而记者从盐田区区委宣传部获悉,该区正在就中英街改造展开调研。 中英街警示日 1898年,在英国的武力逼迫下,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据此,英国强租新安县所属977.4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完成了“新界”界限的勘定(中英街就是在这次勘界后才逐步形成的)。 为了不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2002年起深圳市把每年的3月18日定为“中英街3·18警示日”。 |
- 电话:020-22220228 传真:020-22220298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463号5楼
- E-mail:[email protected]